• <bdo id="g6iik"><center id="g6iik"></center></bdo>
    <xmp id="g6iik">
  • 中國廣電首個“國家文化大數據標識基地”授牌

    來源:通信世界全媒體 | 時間:2023-08-20 10:50:03


    【資料圖】

    (CWW)8月19日,在2023中國算力大會上,中國廣電寧夏網絡有限公司被授予“國家文化大數據標識基地”。寧夏廣電是中國廣電集團首個授牌機構。

    文化數字化建設的核心驅動力是數據變現。數據變現的前提是被發現。通過標識解析,數據就能夠走出“孤島”被發現,從而轉化為文化生產要素進行生產開發。

    國家文化大數據標識基地建設是以“數據保真”為本,扣好文化數字化的第一顆扣子,通過匯集文物、古籍、美術、地方戲曲等數據資源,開展紅色基因庫建設,貫通已建或在建的文化專題數據庫,將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生產要素,從中提取具有歷史傳承價值的中華文化元素、符號和標識,成為文化創新創造的素材和源泉。

    中國廣電(寧夏·中衛)數據中心建設正在穩步推進,中國廣電寧夏網絡有限公司已建成總長度4000多公里的一級光纜干線網,能夠有效承載國家文化專網服務。更重要的是,寧夏是中華民族遠古文明發祥地之一。早在3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里生息繁衍,這里有三萬年前舊石器時代的遺址-水洞溝,有戰國長城和明長城等古長城遺址。寧夏還是紅色文化,包括紅軍長征會師地、陜甘寧革命舊址等。目前寧夏廣電已為區內80余家文化機構提供文化專網服務,未來作為國家文化大數據標識注冊中心的派出機構,寧夏廣電將為入駐基地的機構提供標識編碼注冊登記和解析服務,助力寧夏豐厚的文化資源被發現再利用。

    截至目前,已獲“國家文化大數據標識基地”授牌的機構共有八家,標識基地建設把文化各行業優勢串聯在一起,群策群力,把數據關聯起來,把數據管理起來,并發展出強大的算法,推動文化資源數據和文化數字內容的發現、交易、變現。

    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對于盤活文化資源提供了很好的機會,特別是自然語言智能識別技術突破,降低了使用門檻,可以讓更多人搜索并使用文化數據。算力、算法加數據,幾乎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標配”。隨著標識基地越來越多的數據“被發現”,標識基地在大模型訓練中所發揮的作用將會越來越凸顯,具有文化內涵的數據將受到青睞?;谖幕竽P投ㄔO的提示工程,為標識基地發展創造出更多發展機遇,開辟嶄新業務。

    標簽:

    業界
    移動互聯網

    ©2003-2020 CMS科技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51 46 76 11 3 @qq.com   浙ICP備2022016517號-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