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WW)千帆過盡,華為依就強大,正逐步收復手機市場失地。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IDC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華為以13%的市場份額重回國內前五,與小米并列,并且創下了76.1%的同比增幅,大幅領先其他廠商。芯片“斷供”三年后,在智能手機市場的激烈競爭中,華為再次以“黑馬”姿態出現。
其實在今年第一季度華為手機的增長之勢就已經顯露,Counterpoint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華為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41%,華為Mate X3中國區銷量第一,華為P60系列中國區4000~6000元價位段銷量第一。
有消息稱,年初華為將2023年手機出貨量目標設定為3000萬部,而近期已將這一目標上調至4000萬部。顯然華為有信心應對手機市場的變化,那其底氣何在?筆者認為有四大方面。
其一,華為產品發布周期恢復正常,產品線布局完善。麒麟芯片“斷供”后,華為一度沒有產品推出。對此,華為采取了一系列應對措施,如積極尋找替代品、尋求國內和國際合作、加大自主研發力度等。隨著供應問題的緩解,今年華為產品發布節奏恢復正常,P60系列、Mate X3、nova11、暢享60等高中低端產品均正常上市,強勁的產品線是華為手機銷量增長的重要保障。
其二,華為手機競爭力不俗,贏得消費者信賴。華為手機擁有非常龐大的制造體系,工業能力、研發能力以及方方面面的運作皆是行業標桿,曾經華為的高端市場份額超過了40%,華為高端機型一度被認為是行業最好的手機。因此,現階段的華為手機在沒有5G功能的情況下,產品競爭力依舊不俗。同時,華為在國內市場擁有廣泛的用戶基礎和忠實粉絲,有調查顯示,在華為手機用戶中,有高達73.3%的人下一部手機仍將繼續選擇或者首先考慮華為。今年“618”促銷期間,中國智能手機銷量同比下降8%,而華為手機銷量卻同比大幅增長52%。
其三,華為手機把“人文”科技發揮得淋漓盡致。從Mate 50系列的北斗衛星通信、昆侖玻璃、華為影像XMAGE,到Mate X3以及P60系列上的華為臨境顯示、靈犀通信、雙向衛星通信,以及在續航、設計、人機交互等方面的創新,華為在影響用戶體驗的各個維度不斷優化,使華為手機獲得消費者的高度認可。加之目前手機同質化嚴重,5G創新應用也幾乎沒有,華為4G手機出色的使用體驗讓很多消費者覺得物有所值。此外,鴻蒙OS擁有強大的跨平臺協作能力,這也成為消費者無法拒絕華為手機的一個重要因素。
其四,華為領跑折疊屏手機市場。華為是行業內上唯一手握內折、外折、豎折三種折疊形態的手機廠商,相關報告顯示,在折疊屏手機品牌的整體認知度上,華為知曉率達84.1%。從2020年至2022年,華為連續三年占據國內折疊屏手機市場份額50%以上。如今折疊屏手機市場是唯一增長的細分手機“賽道”,華為折疊屏手機是其實現高速增長不可忽視的存在。
種種因素的疊加,使得今年上半年華為手機銷量一路上漲,下半年或仍保持同比高速增長,與蘋果爭奪更多的高端市場份額。華為手機雖然強勢復蘇,但能否重回巔峰仍取決于海外市場和5G手機市場。
不可否認的是,目前華為手機的海外市場份額仍非常低,當然華為也開始加大重返海外市場的步伐,今年5月,華為在德國慕尼黑發布了P60系列手機及系列旗艦產品,但重塑品牌價值仍需要時間。
而業內留給華為5G手機的時間不多了,當前國內手機市場基本完成從4G向5G的過渡,預計到2025年5G用戶滲透率將超過50%,屆時天平將徹底反轉。最近有博主爆料稱,麒麟手機芯片將于年內回歸,但專業人士表示,除非在高通芯片上外掛5G基帶,否則短期內華為5G手機很難出現。
“我曾踏足山巔,也曾進入低谷,二者都讓我受益良多,攀登的過程也許漫長,但巔峰的風景是值得的?!惫P者相信,華為的每一步都是更接近目標的一步,我們期待華為再造一個新華為。
本文刊載于《通信世界》
總第925期 2023年8月10日 第15期
原文標題:《千帆已過,華為手機勢頭仍勁》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