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do id="g6iik"><center id="g6iik"></center></bdo>
    <xmp id="g6iik">
  • 這些航天醫學實驗領域的創新和突破 也能服務千家萬戶

    來源:揚子晚報 | 時間:2023-08-19 07:56:33


    (相關資料圖)

    8月18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召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與發展情況介紹會,會上發布了中國空間站階段性應用成果。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李瑩輝詳盡介紹了航天醫學實驗領域取得的一系列創新和突破。

    02:08

    空間站建設期,航天醫學實驗領域主要圍繞長期失重對航天員健康的影響與防護、空間輻射對航天員健康的影響與防護、航天員行為與能力研究等5個研究方向,布局開展了49項航天醫學創新性實驗研究。這些研究成果不僅促進了航天醫學學科的發展,也能服務千家萬戶。

    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 李瑩輝:我們在天上鍛煉得越好,失重防護措施的效果越好,我們回來對地球的適應能力就越強。比如我們發展骨丟失對抗儀,通過液流刺激,骨質疏松的人或者老年人也是可以用的;比如肌肉萎縮,穴位刺激服對心血管、骨骼、肌肉都有整體的調節作用,而且是穿戴式的,很方便,老百姓也是可以用的。

    建站為應用,目前航天員的適應能力不光體現在回到地球的恢復時間上,還體現在各種綜合能力上。

    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 李瑩輝:我們從空間站建設開啟第一個乘組,神十二是飛90天,現在常態化飛半年,隨著空間站建設建造的完整,我們的整個失重防護的體系在軌也是完整的,由于這些實驗這些研究,我們對于在軌人在軌的一些變化特征理解也越來越深刻,防護措施針對性也越來越強。

    未來在航天醫學實驗領域,讓航天員能夠盡快適應在軌的條件,同時返回地球后又能盡快回歸正常的身體狀況,讓他們盡快具備執行下一次再飛太空任務的能力,是專家們不懈的追求。

    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 李瑩輝:我們要看得更清,識別得更準確,發現得更早,那么我們需要不斷地提升,用更先進的技術不斷發展,對航天員們干擾更少、更無創、更智能、更舒適、更好用的這些技術,我想這也是大眾健康的目的。

    標簽:

    業界
    移動互聯網

    ©2003-2020 CMS科技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51 46 76 11 3 @qq.com   浙ICP備2022016517號-14